按Enter到主內容區
:::
現在位置 首頁 > 廉潔政風 > 機關安全維護宣導
  • 友善列印
  • 回上一頁

狀況掌握與危機處理

狀況掌握與危機處理

◎洪子晴

  電影中的意外狀況總有劇本設計好的英雄前來解救,然而真實生活一旦發生意外,是無法一廂情願地期待英雄的救援。所以災禍發生時該如何自處,便成為各機關、部隊,乃至個人學習的重要課題。

  「意外」並非總是「意料之外」,往往是人員未確實遵守安全規定或作業程序所致;如去年延燒全臺的塑化劑事件,就是不肖商人擅自更改配方牟取暴利所引發的風暴。災難可區分為「天災」及「人禍」,其中人禍可以靠制度加以控制並降低其發生率;天災雖無從阻止,但仍可藉經驗法則預判其災損,事先訂立處理機制並實施預防演練,以求降低損害。因此,上級的職責除建立制度外,還包括預想一切可能的狀況並訂定處理流程,即「危機處理」。

  九一一事件及卡翠娜風災後,美國國土安全部研擬出15種「想定」,內容包括核爆、化學攻擊、自然災害、食物汙染及網路攻擊等,做為事先預判災損、事後應變處置的準則。同樣面對天災,我國軍也依「超前部署、預置兵力、隨時防救」的原則行動,並在全軍推行「風險管理」觀念,亦即事前評估可能發生的危安因素,預先提出對策、建立應變機制及教育部屬等,都與美國國土安全部的「想定」原則不謀而合。可見先進國家面臨詭譎的世界局勢及極端的氣候變遷時,已經越來越能以積極正面的態度回應,而非消極地逃避,顯示此一觀念受重視的程度。

  近來人們常說:「魔鬼藏於細節中」,事情的發生必有徵兆,只是人們常不以為意;所謂「千里之堤,潰於蟻穴」,若能提高警覺、防微杜漸,便是最經濟的危機處理。我政府雖已建立許多應變機制,然而若國人缺乏危機處理的觀念,也難以發揮作用。唯有從上到下建立正確觀念、建構嚴密的網絡,方可消弭危安因素,確保國家安全、社會安定、民眾安寧。

  • 市府分類: 宣導活動
  • 最後異動日期: 2024-04-10
  • 發布日期: 2023-09-07
  • 發布單位: 臺中市政府水利局‧政風室
  • 點閱次數: 50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