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日期:111年1月16日下午2時30分-4時
地點:筏子溪水文化暨環境教育館
筏子溪兩岸的植被茂密,擁有豐富多樣的棲地環境,水域兩旁的高灘和邊坡利用過去已有的溼地營造為基礎,重新營造埤塘地,提供既有生物如中華鱉、本土斑龜,甚至是保育類如草花蛇、柴棺龜棲息、活動、繁衍的空間,是許多鳥類、蛙類、蛇類、龜鱉類、昆蟲生命依存之地,是都市中的生態寶庫。陸域生態資料顯示,已記錄到哺乳類6種、鳥類80種、兩棲類5種、爬行類9種、蝴蝶33種及蜻蜓14種。但由於早期外來種引進加上民眾肆意放生,使外來種及入侵種因缺少天敵而日益增加,如紅耳龜、綠鬣蜥、巴西龜等,嚴重影響並威脅到原生種的生存空間。
活動課程中,將會帶來黃金蟒蛇、蘇卡達龜、綠鬣蜥,與民眾一起互動,希望藉由此課程活動,讓民眾認識台灣的爬蟲類有那些原生種、外來種,在活動中,大小朋友不僅可以近距離的接觸這些動植物,也可以學習在野外看到外來種時要如何應對。在增廣野外生態知識的同時,也向民眾宣達正確的環境保育觀念。